香港老矣,尚能饭否?
明天起,港澳台居民将能正式申领居住证,与内地(大陆)居民享受基本相同的待遇。同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站也将举行开放日,供市民参观。
不久之后的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正式运营,直通内地44个站点。这段历时8年、耗资733 亿元才完工的高铁,只有短短26公里,意义却非比寻常:
这意味着,香港将接入长达25000公里的国家高铁网络,成为一条打通香港与内地的大动脉。
种种迹象表明,香港正加快与内地同频共振。
“要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发出上述信号。
曾经璀璨的“东方之珠”,如今已变得略显黯淡。多年来一直“食老本”、“等运到”的香港,能抓住这个黄金机遇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尴尬
最近,广深港高铁开通的消息备受关注,开通直达的城市喜大普奔,暂未连通的城市则略显失落。不过,与几年前对香港趋之若鹜相比,如今,内地民众对香港的热情早已冷却许多。
广深港高铁路线图 央视截图
“东方之珠”浪漫不再,归根结底,是经济活力不复当年。“改革开放前,香港是中国的一个对外窗口;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谁还费劲翻窗?”这是坊间笑谈,但也道出香港的尴尬。
1997年,香港GDP达1.21万亿人民币,占内地整体18%,相当于北上广深等9个城市总和;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香港GDP占比急剧下滑至约2%,经济规模也被上海和北京超越。甚至有人说,未来五到十年,香港将沦落为中国“二线城市”。
跟旁边的深圳比,2017年,深圳GDP达2.2万亿人民币,和香港不相上下,超越只是时间问题;跟“老对手”新加坡比,几年前香港人均GDP就已被新加坡超过,金融中心全球第三的位置也屡遭挑战。此外,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不保,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位置多年前就被新加坡夺走,2017年更是仅列全球第六位,位居上海、新加坡、深圳、宁波-舟山以及釜山之后。
拖累香港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传统优势相对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去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香港视察时指出。
“今日的深圳南山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硅谷’,但是香港在这方面没有进步很多。”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马时亨的这句话,一针见血。
就像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所说,香港虽然拥有大量国际人才,背靠内地庞大的市场,但在科技创新方面,总是觉得“差那么一点”。在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这波浪潮风起云涌之时,香港仿佛直接错过了一个时代。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港交所上市公司行业高度集中,主要为金融及地产行业,而新经济企业占比远小于其他国际市场。此前有统计显示,香港新经济行业占比仅3%,深交所为12%,纳斯达克则高达60%。2018年,随着新上市条例出台,港交所迎来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甚至在一天之内迎来8家公司同时敲锣的“奇观”。但要真正扭转局面,还有待时日。
思变
危则思变,香港的思路是,运用创新科技驱动“再工业化”,发展适合香港的高端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适时而来。
还是比照新加坡,过去20年间,新加坡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占经济总体比例保持在20%以上,从早期的硬盘、芯片产业到近期的机器人、制药产业,不断更新的产业结构创造了稳定的经济增长。而香港多年来产业结构单一,亟需寻找新支柱产业。
去年7月,在香港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首次明确提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认为,以新都市群与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双转型”——即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将在未来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三个月后,香港科技园公司正式成立附属公司——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及营运维护等工作。这也是香港史上最大的科创平台。
落马洲河套地区 图片来源:深圳市政府官网
借助前海和河套地区两个平台,深圳和香港优势互补,联系愈发紧密。前海主要承担金融开放任务,是深圳向香港学习的课堂;河套地区则主要承担科技创新任务,由深圳“帮扶”香港。今年,香港特区政府史无前例地安排500亿港元,专门发展创新科技。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图片来源:深圳自贸区官网
政策和钱都有了,“再工业化”从何处开始?
香港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认为,香港在科技、尤其是医疗科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整个大湾区都面临人口老龄化,未来在医疗科技、生物医疗以及生物+AI这些领域,都有很大发挥空间。”
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中,由香港科大孕育、并在深圳起飞的大疆无人机的案例,被反复提及。如何培育更多“大疆”,是大湾区的一大使命。
此前,马化腾曾公开表示,香港要发展科技,有三张牌可以打:
第一是“引进来”,用更多政策把全世界高科技人才吸引过来;第二是“长出来”,培育良好环境,让人才和企业能生存壮大;第三张“合起来”,把大湾区的智能制造与香港的国际化环境相结合,能量会非常强大。
”机会
今天的香港,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香港国际机场货运量连续18年居世界第一;香港连续23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1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排名全球第二;港交所全球融资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当下,中国正力主推进高水平开放。8月22日,在深圳举行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会长肖耿特别谈到,从生活方式、经营环境到金融开放等方面,中国需要一个最具竞争力,最自由、最市场化的开放经济区,也就是一个离岸经济体,“让全世界的人都感觉像回家一样”。
这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好机遇。而摆在香港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个法律制度”框架下,建立高效统一的市场?
首先是基建。今年,香港将陆续开通三个重大跨境基建,即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莲塘/香园围陆路口岸。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正逐渐成形。
图片来源:摄图网
更重要的是打通人才和资金流动的障碍。在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可视为“内部版欧盟”,就是把珠三角和香港、澳门的下一步发展协同考量。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也认为,要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
欧盟规定,成员国居民可在欧盟任一国家自由居住、生活、学习、工作,取得欧盟成员国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欧盟还出台相关政策,致力于从社会保障、语言培训、就业平台等方面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
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也有类似设想。“现在香港人去内地比较简单,但内地人来香港就很不方便。” 洪为民提出,可以考虑发放“大湾区卡”,专门面向需要经常往返大湾区的香港人或内地人,甚至一些外籍人士,为科研、商务等交流提供便利。
摆在现实面前的障碍还有很多。“连港澳学者想随时从香港开车过来深圳,都有问题。”前不久,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向在粤全国人大代表汇报大湾区建设情况时,历数各种障碍:“财政资金使用也存在不畅之处,不光是中央、广东财政的钱到香港,还包括把香港的资金更好地引到广东……”
前路漫漫,一个多元发展、更具活力的香港,值得期待。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